在線埃希氏大腸桿菌分析儀通過實時或準連續監測,快速預警糞便污染風險,保障公共健康安全。其基于酶底物法(如β-半乳糖苷酶檢測)的自動化分析流程,對水質變化敏感。然而,在復雜水環境中,在線埃希氏大腸桿菌分析儀可能會出現誤報、無響應、數據漂移等問題。掌握常見故障現象的科學應對方法,是確保其持續警覺的關鍵。

問題一:無熒光信號或讀數持續為零
先檢查試劑狀態:確認培養液、底物液是否在有效期內,瓶內無沉淀、變色或氣泡;試劑管路是否堵塞或漏液,確保泵閥工作正常。檢查光源(LED)與檢測器(光電倍增管)是否損壞,可通過儀器自檢程序驗證。若為低溫環境,確認恒溫培養單元是否達到設定溫度(通常37℃或44.5℃),加熱系統是否故障。
問題二:背景熒光過高或頻繁誤報警
多因樣品干擾或污染。某些工業廢水中的化學物質(如強氧化劑、重金屬、高濃度有機物)可能抑制酶活性或產生自發熒光,導致假陽性。應核查進水水質,必要時增加前處理(如中和、稀釋、過濾)。同時,檢查樣品池、管路與比色皿是否清潔,殘留生物膜或污垢會滋生熒光背景。定期用酸液或專用清洗劑進行深度清洗。
問題三:細菌檢出但培養時間異常延長
反映微生物活性受抑。可能因樣品中含殺菌劑(如余氯)未全去除。確保中和劑(如亞硫酸氫鈉)添加充足且混合均勻。檢查培養溫度是否準確,溫度偏低會顯著延緩細菌生長。確認樣品在采樣與傳輸過程中未受熱或受冷,影響菌體活性。
問題四:儀器報警“堵塞”或“液位異常”
檢查采樣濾網、進樣管、廢液管是否被藻類、泥沙或纖維堵塞。清理或更換濾芯,用反向沖洗或壓縮空氣疏通管路。確認廢液桶是否已滿,浮球液位計是否卡滯。檢查蠕動泵管是否老化、變形或松動,影響液體輸送精度。
問題五:數據重復性差或校準失敗
需進行系統校準與驗證。使用標準菌株(如大腸桿菌ATCC25922)配制的質控樣定期測試,驗證儀器靈敏度與準確性。檢查自動進樣精度,確保樣品與試劑體積準確。若校準曲線偏離,可能需重新配置試劑或聯系廠家校正光學系統。